老建築的巡禮──屹立不搖的臺灣金融重鎮
2021/11/05
閱覽數 1779
作者 ‧ 編輯部 ‧
分享至
第一代臺灣銀行── 大稻埕
當我們走在重慶南路總統府旁時,就會看到有一棟灰色的典雅建築,由於鄰近巍峨的總統府旁,因此會顯得不夠宏偉,但是不失持穩莊重的氣勢。這就是「臺灣銀行總行」的廳舍。
這是一座建於1937年新古典主義的建築,共有地上三層及一層的地下室。外牆和正面的列柱使用花崗石建造,從銀行正門仰頭看,屋簷下與圓柱上有好多細節,相當壯觀,尤其晚間的夜燈更襯托出總行大廈的神秘與華美。
1895年日本領臺之後,大阪中立銀行立即在基隆設立「大阪中立銀行基隆出張所」,次年臺灣總督府核准升格基隆分行。1897年,日本國會正式通過「臺灣銀行法」,使得籌備中的臺灣銀行成為臺灣的金融經濟重鎮。
|
1940年臺灣銀行雄姿 |
1897年,日本國會通過「臺灣銀行法」後,臺灣總督府即積極展開籌備作業,首先拆遷大稻埕城內官立孔廟與關帝廟之後,在其附近興建紅磚與斜頂之仿文藝復興後期之新古典主義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並積極覓地興建臺灣銀行的總行大廈。
|
日治時期臺灣銀行全影 |
1934年,由於臺灣銀行的業務急速擴充,乃於榮町舊址西側籌建新廈,由曾經設計日本第一銀行本店及部分支店、山二證券、滿洲中央銀行、愛知縣廳舍等多項建築物之名師西村好時所設計,並於1938年竣工啟用。
這棟新完成的銀行大廈,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外觀牆面及羅馬式圓柱均使用花崗岩石材;內部一樓基座的主建材為花崗石,部分為仿假石,線條簡潔,有如石材疊砌,大廳天花板的燈飾,呈黃色調,有溫馨和諧的感覺。
全棟樓高三層地下一層,呈現典雅穩重的風格。新廈在當初興建時為求建築物堅固耐用,因此使用的鋼筋數量間距甚密。建築物牆體,以及二樓高的八根圓柱都以花崗石為主建材,融合多元的古典建築元素。其他如轉角渾厚的台柱、石雕花瓶欄杆、科林斯式的變體柱頭、女兒牆連續飾帶,以及厚實的玄關木門等設計,都呈現穩重莊嚴的美感。二、三樓以柱列做出的柱廊,具有明治時代歐化的風格。
|
|
日治時期臺灣銀行營業大廳 |
日治時期的臺灣銀行大廳 |
臺灣銀行總行大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臺北大空襲期間,屋頂曾遭美軍轟炸嚴重受損。戰後經過重建修復之後,於1946年5月20日完工恢復使用。重修後的建物,整體外觀仍然保持日治時期莊嚴穩重的氣勢,充分表現出理性主義的踏實感。
1998年5月,臺北市政府將這座建築列為臺北市定古蹟。
現在當我們在晚間經過這條寬闊靜謐的道路時,可以這些西式建築群的暖色燈光下,想像歐洲城市夜晚的浪漫氣氛。
夜晚的臺灣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