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新型態扶輪社的創立
2021/11/01  閱覽數 2809  作者 台北北區社 高玉山Gary Kao 分享至


近年來國際扶輪社長的年度主題以及主旨,清楚表達對於國際扶輪求新、求變以及要求社友人數成長的殷切期盼與清晰的策略。
國際扶輪社友人數自2017-18年以來略為減少。雖然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是,重點應該不是人數減少了多少,而是持續成長的目標受到了阻礙。造成阻礙的因子,可能對於扶輪的拓展,會有進一步的威脅。小型扶輪社不僅不容易招募到新社友,要維持本身社的經營也會倍感辛苦!
2020-21、2021-22年度社長Holger Knaack以及Shekhar Mehta表達了求變的方法「Rotary Opens Opportunities」,以及社員人數成長「Each one, Bring one」的明確目標。
台北北區社基於2019年國際扶輪理事會議的DEI(多元、平等、包容)宣言,以及近兩屆扶輪社長的策略,設計了一個創立新型態扶輪社的創社模組。在3521地區前總監馬長生Good News、3521地區現任總監簡承盈Dennis、社員發展主委陳文佐PP Solution、台北北區社前社長林炳勳Jerry的領導下於2020-21年度成功的創立了三個以興趣為主題(interest based)的新社(台北鐵人社、台北品酒美食社、台北長跑社),成功的為3521地區帶來了超過200位的新社友。
創新社模組包括了四個元素:
一、主題人才(feature)
二、扶輪經驗傳承與支援(support)
三、推廣模式(promotion)

四、設立模式(administration)

以台北北區社為例,找出社友間以專長、興趣嗜好分類的interest group形成主題人才群。搭配社內嫻熟扶輪事務的社友為支援群。以固定推廣的模式(社群媒體、分享聯誼會),共享推廣文宣、處所、主持主講人來推廣理念並招募社友。當人數跨越申請門檻時,由後勤人員依既有的流程進行國際扶輪及社會局的申請設立。
這三個新社有著共同的特色:
一、年輕化,平均社員年齡40歲
其中品酒美食社女性社友超過50%
二、創意的例會型態及新的社會公益服務模式
開創戶外運動型態的例會模式,採取親手  與社區共同做服務的樣貌
三、黏著性高,向心力強,隔離感低
有著共通的興趣,凝聚力強、黏著性高
在今年度(2021-22),我們使用同樣的模組,展開了三個社的創立工作,分別是台北藝文社、環保主題以及單車社。
這是一個把扶輪餅做大的戰略思維,放大的想如果能夠在其他的扶輪地區推廣,利用這個模組作來推廣主題社,應該是可以有乘冪的效果!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