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文面人
2021/10/18
閱覽數 1145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PP Marine
分享至
台灣僅存的幾位原住民文面人苗栗泰雅族的高香妹(95歲)、簡玉英(103歲)、柯菊蘭(97歲)先後高齡過世,目前碩果僅存的文面耆老為現居新北市,來自花蓮縣卓溪鄉的賽德克族女性── 林智妹。
紋身文面屬於人類進化史的一部分,最初起源於原始土著文化,目前全世界除了極少數原住民聚落仍有流傳之外,已經逐漸式微。
|
||
泰雅族文面國寶柯菊蘭 |
文面國寶林智妹 |
新北市原民局長羅美菁(後排中)探訪全台僅存賽德克族文面國寶林智妹女士 圖:新北市原民局提供 |
文面的習俗大都分布於南島語系的民族,如滇緬泰原住民族、紐西蘭毛利族、台灣泰雅族及賽德克族等,以及東南亞及南亞的部份民族,在中國則有黎族、獨龍族、傣族、布朗族、佤族、基諾族等,其他如印第安族等族群迄今仍保留紋身及文面的習俗;據說日本的愛奴族過去也曾有文面的傳說,但是目前尚無據可考。
南島原住民不分男女只要成長到5歲至15歲左右,就必須完成文面禮,而文面也有一定的條件,比如男子必須有多次狩獵成功的經歷,才可以在額頭及下顎紋青,女子則須學會織布才可以刺臉紋,而男女在完成文面之後,表示可以傳承先人的天職,才算成人,方可論及婚嫁。而文面習俗目前已成為流傳很少的文化遺產。
所謂「紋身」,就是用刀刃、針等在人體或四肢某些部位刺青,刺上花紋或符號等,然後塗上顏色永久保存。一般的紋身可分為割痕或刺紋兩種,割痕較粗,圖案簡樸,而刺紋細密,圖案則較精緻。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只有泰雅族、賽夏族和賽德克族及太魯閣族有刺青的傳統,然而至今也逐漸式微。
「文面」是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等族群的重要文化資產,象徵已經成年、有狩獵經驗的圖記,若沒有文面很難獲得其他族人的認同及尊敬,更遑論婚嫁。
|
|
緬甸的文面族 |
毛利族海軍陸戰隊員Rawiri Barriball獲得紐西蘭皇家海軍同意,成了首位有完整傳統毛利文面的皇家水手 |
台灣原住民的文面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象徵成熟、榮譽與能力的傳統文化價值,也具有美觀、避邪的意義。傳統的泰雅族男子必須在狩獵或戰場有英勇的表現,才可以在額頭及下巴刺青;女子則需有清秀的容貌及織布的才能,才可以文面作為女人貞潔的象徵。年輕男女們在完成文面禮俗之後,方可論及婚嫁。而在族群中獵頭較多的男子及織布技藝較佳的女子,才有權力在胸、手、足,及額頭刺象徵榮耀的花紋圖案。
賽德克族男子的文面,除了需獵得多數敵人首級,或者狩獵的經驗被認可之後才可以文面,賽德克族女子的織布技藝及耕作技術,也需通過長老認可才能在臉部刺上文面。除了泰雅族之外,其他如排灣族、魯凱族等具有貴族身分的原住民也會在手、足刺青表示尊貴。
1895年日本領台之後,總督府認為文面是一種不文明的舊習,因此到1913年開始禁止文面,包括沒收文面師的文面工具、拘留、服勞役、罰鍰等等。這項禁止措施,使得原住民的文面傳統急速沒落。後來碩果僅存的文面國寶,當時都是躲開日本人的檢查,偷偷到山上文面的先賢。
|
|
文面人 |
在簡玉英過世後,這些無形文化遺產才開始受到重視,首先苗栗縣政府將「文面傳統」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雖然簡玉英生前耳濡目染所唱的古調,歌詞艱深難以聽懂,但是仍然予以整理收錄保存,做為古調文化資產。
自從泰雅族最後的文面國寶柯菊蘭於2019年去世之後,文面人逐漸在台灣絕跡了,只留下一些事蹟供泰雅族子孫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