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采風錄──重陽登高採秋菊
2021/10/04  閱覽數 914  作者 ‧ 編輯部 ‧ 分享至


阿嬤說:「九月九,風吹滿天嘯。」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節」是漢文化社會重要的傳統節日。因為是兩個「九」的重疊,故稱為「重九節」。又依易經六陰九陽之說,將「九」字訂為陽數,因此後來就被稱為「重陽節」。由於重陽節當天也有登山踏青的習俗,所以又稱為登高節、踏秋節;當天也有佩戴茱萸、賞菊的習俗,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等等。又因「九九」的諧音為「久久」,具有長久之意含,所以民間就有了重九祭祖,敬老崇孝之傳統,故又稱「敬老節」。
據史載,早在戰國時代即有重陽節的習俗,到了魏晉時期逐漸風行,深受歷代文人墨客之青睞。直到唐朝即被朝廷定為民間的節慶。到了明代之後,每逢九月重陽,宮內都會吃花糕以資慶賀。由於陽數中以九數最高,五數居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因此稱之「九五至尊」。而且皇帝每逢重陽節,也會親自登萬歲山,以示九九登高,此後即流傳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中國的習俗節慶,都有一些典故和傳說,而重陽節的習俗的由來,依據南北朝時期梁國人吳均「續齊諧記」裡的記載:據說汝南有某農夫,名桓景,早年曾隨方士費長房遊學多年。某日費長房忽然警示桓景,九月九日恐有災禍降臨,若要避災化吉,就要在手臂上佩戴茱萸,並登高山飲菊花酒。桓景聞言即在九月九日當天依照費長房的指點,領著家眷離開家屋,登上高山飲菊花酒,等到傍晚下山回家的時候,才發現雞狗牛羊等家禽、家畜都無故暴斃,此後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當做躲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重陽節才被立為老人節。後來重陽節有關登高飲酒、佩茱萸囊等習俗,都是來自這個傳說,因此重陽節還有「辟邪」的涵義。而現代人則擷取「九九」二字的寓意,把重九闡釋為長壽、長久的吉祥意義。
重陽節的習俗,除了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囊之外,還有踏青、射箭、放風箏、玩花煎遊戲,以及吃重陽糕、燒乳豬、吃花煎、花菜、茄子、栗子飯等,並有祭祖、祭斗母元君、九皇大帝、酆都大帝、哪吒三太子、祭菊、拜紅龜粿等等。
以「不為五斗米折腰」而名留青史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以愛菊著稱,他在「九月閑居」詩序中寫道:「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持膠靡由,空服九華」。陶淵明一生嗜品酒,性情恬淡,每逢重陽時節,就在賞菊之餘陶醉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風雅氛圍,因此重陽節的登高賞菊也是騷人墨客的雅興。
重陽節適逢入秋以後的首波寒信,也就是寒冬到來的訊息,所以也被稱為「重陽信」。重陽節除了是一個節日之外,也意味著進入了秋天的季節。也有民諺曰:「夏至有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意即重陽節若竟日晴天,則當年冬天雨雪較少,氣候晴朗。
現在的重陽節除了一般的敬老活動之外,由於子女們都忙於事業工作,無暇悉心照顧長者,因此也只能帶著兩老到餐館裡匆匆吃頓飯應應景,其他許多傳統有趣的習俗也就免了,因此一些饒富人情味的活動就在時代的潮流下逐漸式微。
九月九日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習俗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後人可以藉此儀典慎終追遠,緬懷先賢開創基業的豐功偉績,發揚傳統的倫理精神。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