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共榮、共好」百人大社經營心法
專訪台北市天際社CP King康永昕
                專訪台北市天際社CP King康永昕
                         2025/11/03 
                         閱覽數 17 
                                                     作者 撰文:台灣扶輪駐地記者 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PP Dolly杜孟玲
                                        
                        
                             分享至
                            
                        
                    
                    
                    
 
三代傳承的守成與創新在事業上,CP King積累三代人珍貴的經驗傳承與施作,專攻建築土木界頂級防水及防護系統,藉由創新數位化工程管理,並引進優質專利材料,公司在過去40多年來累積國際飯店、企業總部和國內知名豪宅等實績逾千件,專門解決建築物的難題,給予建築物最堅實的防護。
代代扶輪
生於1984年,年41歲,King其實是一位從小唱著〈扶輪頌〉長大的正港「扶輪二代」;其父親CP Ken為台北市北投社創社社友並擔任第八屆社長,並於2016年創立白金社,遵循著父親的腳步,King於26歲時,因北投社創立台北市同領社,成為同領社的創社社友。2018-19年,34歲時成為同領社社長,巧的是和父親一樣擔任的是「第八屆」社長。或許這個象徵「會發」吉利的數字成為接下來的助力,2023-24年接任第八分區AG助理總監,並在年度總監PDG Benison 許旭輝的鼓勵下承接創社的重責大任,因此有了台北市天際社的誕生。接下來更是在2025-26年度總監Capital林政邦的提攜下,擔任VDS地區副秘書長。
對King而言,扶輪是他非常熟悉,一個能夠兼顧事業、家庭與生活的園地。加入扶輪後,不僅能結交朋友,更能分享各種職場經驗、他家公司經營的啟發,更能把家人帶入活動中,形成完整的支持網絡。
創社之路,四方協助
回想在2023-24年度Benison總監的力推下指派King創社那晚,內心仍然有著許多悸動。回到家第一時間和太太分享這個消息,只見她驚訝得差點說不出話,只能問一句:「已經當AG了還能同一年創社嗎?」答案是可以的。
靠各方幫忙,天際第一次籌備會就有45人填表。 CP King 心想著扶輪前輩分享的名言,要將目標「設在天上」。於是,大膽喊出目標要衝上90人。然而,加入扶輪已十多年,自己能邀請的朋友多半早已加入母社,但 King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創社不是CP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必須靠大家一起完成的事」這樣的理念,因此鼓勵這45人再各帶一位朋友,就能達成目標。在時間的壓力下,最後創社時雖未達成所定目標,但也已經高達72位創社社友,實屬不易,也實現了「目標設在天上,打在樹上」這句名言。由於天際社大多數的社友都是透過社友們互相邀請而來,這也讓大家深刻體會:未來創社時,創社社長不必背負「一定要靠CP一個人把人找齊」的壓力,因為創社是團隊的努力,這樣的共識有利於將來為子社找下一個新CP。也靠著這樣的氛圍,不斷秉持天際社「超越卓越」的精神,在第三屆社長授證時順利突破百人,成為真正的「百人大社」。
King要特別感謝北投社CP Lucky,當年邀請父親Ken成為北投社創社社友,讓整個家庭變成扶輪家庭。也要感謝環球社CP Dreamer在天際社創社時給予很大的幫忙以及協助,其公子Eason也是天際社第三屆社長,持續讓天際社更上一層樓。
經營祕訣一:多元活動與子團體有鑑於例會時間有限,社友間的感情需要更多連結,因此發展出各種子團體:籃球、網球、羽球、登山、烹飪等等。社友在各類興趣活動中更能有真正交流的機會,對社團更有歸屬感,這是保留社員以及社員增長的一大秘訣。
此外,還有「天際大露營」,最初是King在擔任同領社社長任內發起的,創天際社後,延續這個活動的精神,每年動員200多人參加,已是母社和社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之一。
經營祕訣二:女神會鼓勵另一半參與
天際的成功,夫人Nana可以說居功厥偉。她給了King一個重要建議:不要只讓寶眷自己聚會,而是把女性社友與男性社友的另一半都納入「天際女神會」。透過香氛、烹飪、畫畫以及色彩鑑定等軟性活動規劃,女性成員彼此認識,進而消弭疑慮,大大鞏固社友與社的凝聚力。
許多社友都是年輕夫妻,甚至在社內經歷交往、結婚到生小孩的過程。透過女神會,不僅讓媽媽們感到被理解,一種深刻的人際連結,透過「共鳴」,使人感到自己被看見、被支持,並能在關係中保持真實、輕鬆。家庭真正融入扶輪,這對社友的穩定度影響非常大。
經營祕訣三:正向文化與領導技巧天際社有一個很簡單、很易做到的教條:「在社內一定說好話,用鼓勵代替批評。」在人際互動中,選擇使用真誠、正面的語言,以讚美、鼓勵的方式來表達關懷和支持,而非單純指責或批評他人的缺點。透過強調優點和過程而非僅看結果,可以傳遞善意的正能量,帶來正向的影響。
時時提醒社友,加入扶輪是來交朋友的,不是樹立敵人。辦活動的目的,是加深彼此的情誼,而不是爭功或計較。
身為CP,他也學習保持中立,不隨意偏袒。中立不易,一如人生本來就是修行。好在許多小矛盾只要溝通,透過時間的催化,社友間誤會自然會化解。想想:如果處理過頭,反而可能造成對立。正向、樂觀的領導,能讓社友更願意跟隨。
經營祕訣四:分組制度與長發會
百人大社的管理挑戰很大,不可能靠社長一人去打100通電話。於是把社友分成四大組,由組長負責凝聚。同時,還輔以「長期發展委員會」,簡稱:長發會,聚集歷屆PP (Past President)前社長與未來的PE (President-Elect)社長當選人,是下屆社長;而 PN (President-Nominee)社長提名人,即下下一屆社長。形成穩定的傳承。
大家一致認同:卸任的社長要無條件支持現任社長,避免「強人干政」或「卸任干政」。這種制度設計,讓新任領導人能夠安心地盡情發揮、盡其在我。
特色活動與未來展望除了大露營,第二屆Ben社長具旅行社背景,引進了「Team Building 團建旅遊」,每次活動會租一個大場域,透過遊戲設計比賽,分組活動藉團隊合作,讓社友更快熟悉彼此,也更快達標贏得勝利。這成為社內另一個歡樂傳統的泉源。
親子感情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互相陪伴、理解與信任的關係,良好的親子感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情緒穩定、人際交往能力都有正面影響。建立親密親子關係需要父母投入時間與精力,透過積極互動才能促進家庭和諧與幸福感。天際社重視社友子女的參與,建議社友不管自身再怎麼忙,都要抽空關心或參與子女的活動。於是,開設舞蹈課程,並在社友的登山、球類活動中開放讓寶眷和小孩一同參與,讓天際社真正成為「家庭共同成長」的社團,成效顯著。
天際社的成功,不在於人數破百,而在於營造的氛圍:家庭同樂、正向鼓勵、制度健全、持續進步。這是我們年輕世代對扶輪的詮釋,也是百人大社能長久經營的祕訣。未來,目標不變,仍是「事業、家庭、生活」三者兼顧。加入天際社,不只是認識朋友,更是讓家庭和樂、事業進步、生活充實的完整體驗。
社內規範與價值觀
我們鼓勵專業分享,但禁止借貸與合夥投資,避免因財務糾紛破壞感情。也曾透過舞台劇的方式,提醒社友不要過度飲酒、拒絕勸酒文化,避免對家庭、健康與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深知自己享受了許多扶輪前輩努力的成果,因此有義務促進社員人數成長與推動扶輪基金,延續扶輪的價值。
AKS ‧ 社區之愛
King慷慨承諾分5年完成他人生第一個AKS捐獻,他已經開始編制一些構想的藍圖。初步分為台灣和海外兩個方向。主要推動的力道放在扶輪的原點 ―― 社區,以經濟促進社區之發展。一如國際扶輪一直以「服務」為核心,這次CP King將以天際社為推手,為七大焦點領域裡的「社區經濟發展」(Commun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貢獻一己之力。
期盼結合3522地區的服務計畫,讓台灣的社區與世界的社區一起走,朝生活更美好的方向一起走。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大家都知道經濟發展和社區進步息息相關。當社區裡的人有穩定的工作、能養家糊口、甚至能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就是希望能透過各種方式,讓社區更有力量,讓人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
全球的行動:幫助大家「自己站起來」
在世界各地,扶輪社做了很多和經濟、社區有關的計畫。這些計畫的精神很簡單,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給他人捕魚的方法,比直接給他一條魚更能使他獲得長久的生計和自主發展。強調傳授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而非僅提供短期的物質幫助,核心目標在於培養受助者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以過去輔導非洲社區為例,當地的婦女原本沒有機會賺錢養家,但透過扶輪提供的小額貸款和技能培訓,她們開始成立合作社,賣自己做的手工藝品或加工的農產品。這些收入不只改善了家庭的生活,經濟力也讓整個社區凝聚力更強。在東南亞,扶輪協助農村把農產品加值、找到市場,讓農民的辛苦能換來更好的報酬。這些故事都在說一件事:經濟發展不是統計表上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每個家庭的餐桌、每個孩子的未來。在地實踐
過去扶輪3522地區很努力把「社區經濟發展」的理念落實在生活中,未來這個捐獻服務案也將延續這樣的方式和
精神。
1.技能培訓與教育
失業,就業不足,缺乏經濟機會,缺乏適當的培訓,以及缺乏社會安全網,凡此種種都是貧窮的主因。很多人其實只需要一個機會。扶輪社舉辦過各種課程,像是電腦操作、行銷技巧、甚至木工和農業技術,讓失業的朋友或弱勢家庭能重新找到方向。對他們來說,這不只是一種技能,更是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和希望。
2.推廣地方特色產業
透過結合在地獨特地理、歷史、文化、風俗等元素,以「人、文、地、產、景」五大要素為基礎,發展出具有在地獨特性的商品、服務與體驗。並透過政府輔導(如經濟部中小企業署的「城鄉特色產業發展推動計畫」)、媒體行銷(如「OTOP故事化行銷競賽」)、建立通路(如OTOP通路、國內外商展)等策略,提升在地業者價值、拓展市場。台灣有很多很棒的農產品和文創商品,但往往卡在行銷或通路。扶輪社常常透過展售會、平台媒合,幫助偏鄉的小農、原住民工坊,讓更多人能認識並購買這些產品。社區裡的產品從小地方帶向到更大的舞台,找回大家的自信和笑容將指日可待。
3.社會企業的支持
集體的善舉能在社會上產生深遠影響,這幾年社會企業很夯,因為它把公益和商業結合起來,讓善意能夠永續。扶輪社也會支持一些社會企業,例如環保團隊、幫助身障朋友就業的品牌等等。這些單位有了扶輪的協助,就能更穩定經營,影響更多人。
天際扶輪社:超越卓越‧超越自我
天際扶輪社從創社開始,大家就秉持著「超越卓越,綻放天際」的信念,把「經濟與社區發展」當成很重要的一塊。舉辦過各種大小活動,從公益講座到產業交流,都希望能讓社區居民不只是「被幫助的人」,而是能和我們一起,變成社區的主人翁。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單純提供資源,而是陪伴大家透過一起討論、一起嘗試,找出最適合的方法。
天際社也相信「超越自我,不斷進步」的重要。每一次的服務,不只是為了別人,也是讓自己學會更多、成長更多。社友們常常說,真正的收穫不只是看到社區變得更好,而是我們自己在過程中也學會了謙卑、合作與堅持。
在社會服務的路上,我們用「我相信」的精神彼此鼓勵。我們相信,只要有行動,就能讓社區變得更好;我們相信,只要大家願意合作,力量就會被放大。
未來的期許
經濟與社區發展這件事,不可能一夕之間完成,它需要時間,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扶輪社在全世界做的,就是慢慢累積這些力量。
一定要繼續走下去,把各種資源和機會帶進台灣和世界的社區;天際社也會秉持著「超越卓越,綻放天
際」與「超越自我,不斷進步」的精神,帶領更多人加入這條路。因為我們知道,當一個社區能自立自強,不只是眼前的生活會改善,更會為下一代留下希望。這就是扶輪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真正意義。後記
透過扶輪,年輕人的事業和人生理想同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雛鷹展翅、後生可畏,在他們嶄露頭角之際,我們隨時地傳授、不斷的喝采,將是鼓舞他們邁向一峰又一峰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