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革命的藝術家 雅克‧路易‧大衛
2021/07/06
閱覽數 1290
作者 桃園東南社前總監林千鈴PDG Soho
分享至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蘇荷美術國際教學體系創辦人
所有看到新古典主義大師大衛作品的人,無論是否經過藝術的薰陶,都會大為驚歎,因為他畫得實在太好了!他是拿破崙宮廷御用的畫師,作品的技術難度非常高超。而且通常藝術家都瀟灑、不問世事,但大衛不同,他認為藝術應該為社會服務。
「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須服從頭腦。」── 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年)
畫中的革命思想
1794年,是大衛藝術生涯最光輝的時刻。大衛是位革命藝術家。他的藝術不但充滿時代革命的氣息、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傾向,還結合了古典主義的藝術形式與現實的時代生活。在大革命的風暴到來時,大衛不僅是畫家,還身兼社會活動家、革命家,積極投身於革命鬥爭。
|
|
圖1 《自畫像》1794年 |
圖2 《荷瑞西艾兄弟的宣誓》1784年 |
大衛獲選為國民議會的議員,成為革命領袖羅伯斯畢爾的戰友,並以國民教育委員的身分,從事大量革命藝術活動,更公開倡導:藝術必須為政治鬥爭服務。他曾說:「藝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為了幫助某個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1782年,巴黎的劇場演出政治悲劇《荷瑞西艾兄弟的宣誓》之後,大衛決定描繪這齣戲的主要場景之一,來宣揚他的政治思想。在圖2畫面中,代表羅馬王的父親高舉寶劍,三兄弟團結而堅毅的站著,伸出有力的手臂,對祖國宣誓效忠。畫面右邊的妻兒,為了即將為國出征的家人而悲傷哀泣。背景的羅馬圓柱大廳,則襯托出畫面情節的莊嚴與神聖。這幅作品成功的表現了大衛宣揚愛國情操的目的。大衛這幅早期作品,也因此受到當時愛國意識高漲的法國群眾熱愛。
圖3《運送布魯特斯兒子屍體的軍士》,坐在畫面左前方的布魯特斯,是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忠誠愛國的他,發現兒子參與逆謀活動,經過強烈的心理掙扎後,將國家利益擺在私人情感的前頭,處決了兩個逆子。
這張畫作描寫的是處決後,屍體抬入屋內的時刻。大衛讓布魯特斯坐在古羅馬帝國英雄雕像的影子下,鋪排出他對國家的忠誠堅毅,以及身為人父痛苦與矛盾的心情。藉由這幅畫,他稱頌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將私人情感拋諸腦後的賢明領導者。許多人讚頌大衛充滿政治宣揚色彩的作品時都認為,他的天才加速了法國革命的到來。
|
|
圖3 《運送布魯特斯兒子屍體的軍士》1789年 |
圖4 《雷卡米夫人像》1800年 |
充滿張力的肖像畫
大衛的肖像寫實功力細膩,但他畫作的動人之處,卻在於對人物情感的細膩表現。圖4的肖像人物雷卡米夫人,15歲嫁給銀行家雷卡米。她氣質出眾,美麗而善於交際,在法國文化界非常有名。這張肖像是她23歲時請大衛畫的。
大衛以寫實的風格搭配古典的家具,希望能營造出古典美人的意像。但是雷卡米夫人並不滿意。她覺得畫家應該在畫布上美化她,將她畫得更加美麗動人。她尤其不滿意的,是畫面上那雙沒有穿鞋的腳。所以,她又偷偷請大衛的學生熱拉德,為她再畫一幅畫像。
大衛知道後非常生氣,拒絕將作品完成,所以這是一幅還沒完成的畫作。但是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沒有完成,所以沒有傳統畫法中過度刻畫、過度工整的畫面效果,反而讓作品更真實、更有生命力。畫中的雷卡米夫人穿著長白裙,身體微微側轉,眼睛靜靜的凝視前方,優雅的背景色調與簡約內斂而寫實的畫面風格,都彰顯了新古典主義的圖像特質。
|
圖5 《馬拉之死》1793年 |
對革命與拿破崙主張的狂熱
圖6的畫作,名稱是《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大衛在這幅作品中,描繪了英勇的法國統帥拿破崙:他騎在白馬上,一手高高舉起,領軍前行,勇猛作戰,英勇的穿過聖貝爾納山。
大衛刻意以對角線構圖,藉由畫面與圖像來歌誦國家統帥大無畏的特質。
圖7《拿破崙一世及皇后的加冕典禮》,號稱「法國羅浮宮的鎮館之寶」。這場加冕典禮在巴黎聖母院舉行,一共有150人參加儀式。大衛受命畫下拿破崙登基的盛大場面,作為歷史見證。
拿破崙登基是在1804年12月,而相機卻直到1839年才發明。大衛花了數個月才完成這幅作品,在相機發明前35年完成的這幅大作,讓人見識到他非凡的描繪功力。畫作中除了主角拿破崙,連皇后約瑟芬、教皇、皇太后、各國使節、貴族將軍等總計約160人,不止布局精細,每一個人也都是以肖像畫的嚴謹手法描繪。因此,畫面上人物雖多,但每一個人的神情姿態與衣飾細節,無不精心構思。
從這幅畫還可看出大衛嚴密規劃的人物角度和動態。畫中的鋪排非常巧妙,人物大小與真人等同,很多重要人物是面對面寫生畫來的。因此,這幅畫的畫幅非常大,氣勢宏偉,有如史詩般詠頌了拿破崙帝國的誕生。雖然不免讓人覺得「為當權者歌頌」,但它在繪畫史上仍然占非凡的地位。
拿破崙奪取政權後,大衛成了帝國的首席畫家。他對政治的狂熱,以及對拿破崙的崇拜,驅使他創作了許多反映拿破崙英雄事蹟和形象的作品。拿破崙不幸在1815年的滑鐵盧一役戰敗,隔年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後,驅逐了對處死路易十六投贊成票的大衛。他因而流離失所,先是躲到瑞士,又逃往比利時布魯塞爾,最終客死異國。
本文圖片僅提供教學使用,請勿轉載。
|
|
圖6 《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1801年 |
圖7 《拿破崙一世及皇后的加冕典禮》1805-07年 |